逾1成長者患房顫半數一年內猝死 心臟專科學院促定期心電圖檢查【附中風風險評估表】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1/08 15:33

最後更新: 2019/01/08 18:31

分享:

分享:

(黃建輝攝)

本港65歲或以上的人口中約有11%患有心房顫動(房顫),患者的中風風險較一般人高5倍,半數於一年內死亡,事前病徵不明顯。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今日(8日)調查發現,逾半受訪長者不知道何謂房顫,逾6成人不知道心電圖是診斷房顫最主要方法。有剛屆60歲、熱衷跑步的長者近年透過血壓計測出心跳不正常,求診心臟專科才確診房顫,直言過往「冇聽過房顫」。

陳先生今年踏入60歲,10年前起持續跑步,曾跑過馬拉松40公里,2016年透過血壓計量血壓時,血壓計「出現兩個心心」,翻查說明書發現代表心跳有問題,逐到診所求診,家庭醫生為陳把脈時發現其心跳紊亂,轉介他到心臟科醫生作進一步檢測,終確診患有房顫,病徵亦始出現:

做開運動平時坐著心跳40、50多下, 但下秒突然會上到100多下,整個人很不適,像拉牛上樹,也影響情緒。

陳先生之後進行導管消融手術,惟半年後又復發,病情反覆,現時接受新一代抗凝血藥和控制心律藥物治療,情況尚算穩定,直言希望病情穩定後再跑70公里馬拉松。

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候任院長陳藝賢表示,陳先生的個案屬陣發性類型,一般手術有7至8成痊癒率;亞太心律學會會長劉柱柏教授補充,陳先生能及早確診接受治療是幸運,有助減少日後出現心臟衰竭等問題。

陳藝賢又指,心臟專科學院去年以電話訪問813名65歲或以上長者有關房顫的認知,發現過去一年曾看醫生的長者中,高達60%人從未接受過心電圖檢測或把脈;63%人不知道心電圖是診斷房顛其中最主要方法。

他建議65歲或以上長者,無論有沒有心臟問題都應定期接受心電圖檢查,又認為政府短期內可將房顫列為地區健康服務範疇之一。

亞太心律學會同時公布推出「APHRS房顫百科」手機應用程式,長者可透過APP自我評估是否高危患者,並提供各種治療方案建議。

中風風險自我評估表

  • 請問你的年齡是?
  • <65﹙0分﹚
  • 65-74 ﹙1分﹚
  • >=75 ﹙2分﹚
  • 請問你的性別是?
  • 男﹙0分﹚
  • 女 ﹙1分﹚
  • 請問你患有高血壓嗎?
  • 否﹙0分﹚
  • 是﹙1分﹚
  • 請問你患有糖尿病嗎?
  • 否﹙0分﹚
  • 是﹙1分﹚
  • 請問你患有心血管疾病嗎?
  • 否﹙0分﹚
  • 是﹙1分﹚
  • 請問你患有心臟衰竭嗎?
  • 否﹙0分﹚
  • 是﹙1分﹚
  • 請問你曾中風嗎?
  • 否﹙0分﹚
  • 是﹙2分﹚

結果:男性2分或以上及女性3分或以上屬高風險,建議服用抗凝血藥;男性1分或女性2分屬中風險,應考慮用抗凝血藥;男性0分或女性1分則屬低風險,無須用藥。

資料來源:香港心臟專科學院